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略考
发布时间:2024-09-03 22:29

  yabo.com人们在对竹的探索与利用过程中,逐渐积淀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竹文化。“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备受文人墨客所喜爱。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玄学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文化活动选择在竹林间进行,展现了七贤对放达自由、空灵玄乎之精神追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谈到竹的四种特性,竹之性为君子之性,以竹喻人,以竹比德,以竹言志,展现出了竹的理想化人格。北宋文学家苏轼将竹之特性与人之高雅情操相比拟,使竹之美学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展现。因此竹自古被国人视为高雅、坚韧、正直、气节的象征。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器具,竹家具是以竹材料所制成的生活器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国竹家具经由“竹器”发展与演变而来,竹器虽然不具有严格意义的家具概念,但其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器具,基本具有家具的功能属性,本文将竹器纳入中国早期的“竹家具”范畴。竹的文化内涵契合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为竹家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家具的发展与人的居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人类居住方式的演变规律是由低向高发展,生活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中国传统竹家具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一普遍规律,从最早的竹器到竹家具的形成,再到高型竹家具的成熟与兴盛大致经历五大阶段,下面具体论述。

  中国竹器滥觞于原始社会时期。从现有考古资料看,“距今一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就已开始利用和栽培竹类”。新石器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中均发现有原始先民使用竹材料的实证。大溪文化遗址发现编竹夹泥建筑、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竹制品、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竹编物、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竹器、龙山文化遗址中陶器上有竹编物的痕迹,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原始先民都曾使用过竹材料。

  从家具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方式简朴,器具形态简单。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出现了大量竹编制品,包括竹席、竹绳、竹篓、竹篮、竹箄、簸箕等,数量多达200余件,采用编织成型工艺。从出土的竹编物残块可知当时的编织技术比较成熟,编织纹样多样丰富,有单经单纬、双经双纬与多经多纬的人字形纹样,也有更为复杂的菱格形、十字形、格子形、梅花眼等编织工艺(图一),河姆渡遗址发现有编织席制品。考古发现说明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已学会制作竹器,用以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

  原始社会竹器的工艺技术与当时的生产工具紧密关联。在钱山漾遗址中,“从已出土的竹编物来看,多是用刮光的篾条编制,间或也有直接用没有加工过的竹片编制的”,这说明原始先民已开始用工具来加工竹材料。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其中有石刀、石斧、石戈、石钺、石镞等(图二)。在河姆渡遗址中除了发现大量石器,甚至还发现了锯齿状骨器,这是最早锯的雏形。虽然这些工具原始、粗犷、简陋,但已基本具有砍、切、削、刮、锯等功能,不难想象古人可能是用此类工具将圆竹加工成竹篾再进行编织成器。

  这时期的竹编器功能实用性突出,是器物合理存在之关键,也成为日后中国竹家具发展的驱动力。

  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青铜器取代了原始石器、骨器工具,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生产力显著提升,促进了竹器的进一步发展。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有笰、箙、簟、箕、筐、簋等竹器具,这些竹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并进一步分化。江西龙虎山崖墓群发现有竹盒、竹篮等竹器;福建崇安武夷山白岩崖洞发现有竹床,用四根竹片平行摆放制成“册”状竹尸床,其上放有残损的竹席,席为人字编织纹,竹席有粗细两种,粗的垫以棺底,细的盖于尸骸上。

  另外,这时期还发现有精美的彩漆竹家具:如竹笥、竹扇、竹席、竹篓、竹帘等。竹笥是用来盛放衣物、书籍等竹制盛物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比较普遍。竹扇具有“拂暑障目”的功能,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一把竹扇(图三),形似菜刀,由朱黑两色漆竹篾编织而成,扇面有黑红两色回形纹图案,扇面与扇柄之间留有两方孔,设计讲究,工艺精湛。该墓还出土一张精美的彩漆竹席(图四),编织工艺精细,篾片采髹朱黑两色漆,篾片很细很薄,只有半毫米的厚度,编织的图案精细,体现了战国时期先进的竹编工艺技术。

  商周时期的竹器具较原始社会时期的竹器具有了长足的发展,竹器具种类丰富多样。特别是受到青铜器与铁器工具的影响,竹器的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原始社会时期的更加细致精湛。这时期的竹编器开始凸显了装饰性与审美性,漆工艺与竹材料结合而成的彩漆竹器具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追求。

  秦汉以降,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一方面,秦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起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竹器具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竹器具种呈现爆发式增加,功能分类相当细化,涵盖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化相互交融的时期,也是中国家具从低型走向高型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竹家具开始出现。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化大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和游牧民族的胡人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起居方式发生了改变,为高型家具的传入奠定了文化基础。这时期出现高型坐具“束帛座”,常见于佛教题材的造像与壁画中。犍陀罗造像中的坐具,是一种编织状的镂空圆形坐具。此类坐具传进国内被称为“筌蹄”,它通常由竹、藤制作而成,是中国出现的早期高型坐具。

  秦汉时期竹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竹业的发展推动了竹器的蓬勃发展。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与高型家具的传入,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竹家具。

  唐代是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也是矮型 家具向高型家具过渡的重要时期。竹家具开始进入文人生活,备受文人青睐,产生了文人意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竹家具的记载,绘画中也出现了竹家具图像。

  其表性的竹家具有:竹夹膝、竹椅等。竹夹膝为唐代的纳凉器具,在宋代称为竹夫人,唐代诗人陆龟蒙《以竹夹膝寄赠袭美》有“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的诗句,诗中描绘的竹夹膝是一种圆柱状,通体网状镂空,类似笼状的竹抱枕。古人将之怀抱入睡,或者靠在手臂或者腿膝,利用“弄堂穿风”之原理达到纳凉的效果。

  唐代画家卢楞伽的《六尊者像》中画有一把竹禅椅(图五),是目前发现时间较早的竹椅形象。从椅子造型来看,该竹禅椅体态宽大、浑厚,具有唐代的气息。画家通过竹家具的简素、朴拙来烘托僧人的形象,展现出了僧人之禅意与超凡脱俗之形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该竹椅已具有文人审美意趣。

  宋代文人地位得到空前提升,知识分子意识觉醒、理学兴起、文化兴盛、商贸繁荣等因素都对宋代竹家具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时期的竹家具样式基本成熟,竹家具的图像资料也愈加丰富,文人审美在竹家具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唐宋时期的竹家具样式基本确立,发展已趋于成熟,成为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人思想与审美的影响之下,呈现出文人意趣的艺术特征,契合了文化人的身份象征,凸显了他们对文雅意趣的精神追求。

  明清时期是中国商贸经济与手工制造业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高峰与黄金时期。这时期的竹家具得到了蓬勃发展,竹器与木器相互融合发展是一大特征。可以从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的竹家具图样和流传下来一些竹家具实物,了解竹家具的发展面貌。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的竹椅,造型简练、厚拙,制作工艺独特讲究,前腿、扶手和搭脑为一竹连做工艺,体现了古代匠人对竹材料的妙用。明代仇英《竹院品古图》(图六),出现了两把竹玫瑰椅和一张竹圆凳,玫瑰椅用材纤细,造型秀气、文雅。竹圆凳以圆竹作内部结构支撑,外部由厚竹片制成的椭圆圈相互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素雅之感。明代顾绣《十六应真册》中竹椅(图七),图中竹椅造型简约、疏朗,罗汉正坐于椅上阅读经卷,此竹椅带点率意的造型与罗汉释然的状态相吻合。由此可见,明代的竹家具与文人生活关系紧密,成了文人雅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代竹家具受到贵族阶层的审美影响,讲究“材美工巧”,造型复杂,装饰繁缛,富有贵族气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竹家具的记载,其中有竹案、竹椅、竹墩、竹轿等。清代画家孙温所绘《红楼梦》插图描绘了两把竹轿椅,宝玉所坐的竹轿椅体量小巧,靠背装有多根曲棂,有木梳背椅之感;贾母坐的竹轿更为宽大(图八),设计更为讲究,在竹椅的基础上还安有轿顶、轿帘,级别显然更高,彰显了贾母的身份地位。

  体现这一观点的还有清代宫廷绘画中的竹家具。清人所绘《胤禛妃行乐图轴》中的斑竹家具(图九),分别是竹椅、竹几、竹桌,这三件竹家具造型独特讲究,竹椅呈扇面形、竹几呈圆形。它们的制作工艺细致精巧,竹椅由粗竹材作框架,细竹材为装饰构件;竹几采用圆竹弯成椭圆,再用竹篾将椭圆、几面与底圈相互捆扎联结成器;竹桌的腿足采用了多根圆竹并列而成,牙条与牙角由细圆竹攒接而成。这三件斑竹家具呈现出高贵、雅致的气息,彰显了浓郁的皇家气息,衬托了胤禛妃子的身份地位。

  清宫旧藏多件名贵的竹家具文物,其中有斑竹炕几、斑竹漆面椅、紫檀攒湘妃竹框缂丝花鸟图围屏、斑 竹黑漆面长桌等,是研究古代竹家具的重要实物资料。斑竹漆面椅整体结构框架由4根拼合而成的细斑竹构成,与上图的斑竹桌腿工艺一致,角牙由细圆竹攒接而成,椅盘和靠背髹黑漆,描金色花纹。斑竹嵌黑漆面长桌、黑漆描金斑竹炕几(图一Ο),其工艺与样式上述竹椅相似,在此不做赘述。这几件实物斑竹家具,选材名贵、造型简约、工艺精湛,既文雅又名贵,彰显使用者身份之尊贵。

  竹家具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一个鼎盛阶段,制作工艺已非常成熟,材美工巧、工精料细是这时期竹家具的写照。从明代到清代,竹家具从文人生活中逐渐进入到贵族生活中,特别是在宫廷生活中受到青睐,竹家具在文雅气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些许贵族气息。

  竹家具的发展与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力、人文环境等密切相关,具有客观的物质条件和主观的人文因素,其文化内涵得到不断的提升。通过梳理上述竹家具的发展史可知:中国竹家具源起于原始社会的竹器,这时期的竹器处于萌芽阶段,以简易、朴拙的实用性生活器具为主;商周时期竹器受到金属工具的影响得到初步发展,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精细,彩漆竹器的出现,使得竹器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审美性;秦汉时期竹器种类大大增加,竹器发展成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竹家具奠定了基础,后来竹器融合外来文化,开始出现向高型竹家具发展的趋势;唐宋时期竹家具的样式已确立,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受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影响,竹家具的文化性显著增加;明清时期竹家具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受到当时手工业进步的影响,竹家具呈现一种工精材美的面貌,竹家具的文人精神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受到皇家贵族的审美影响,制作趋向高雅精致。